专家团队/Expert team
管理视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团队 » 管理视窗

项目管理发展之新趋向

时间:2013-12-14 10:35: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1623

改革开放30年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筑业改革二十多年,工程项目管理从孕育、发展、提升到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奥运工程、世博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大规模、大体量、高层次项目建设为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作为项目管理发展的新趋向,可以归纳为四个三,即“三个竞争、三个体现、三个建设、三个提升”。

 

一、三个竞争

1. 由消耗竞争转向费用竞争

中国建筑业八十年代以前一直沿袭计划经济模式,国家的资金、国家的项目,面对国家企业。项目建设完全按照国家计划实施,无所谓项目目标,更不存在主体择优。所以一度出现“工期马拉松,投资无底洞,质量无保证”的局面。八四年实行招投标管理体制以后,第一次把项目实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了“以定额为主线,设定标底,限制报价”的市场运作模式。由于受量价合一定额的制约,使得以此为依据的标底和报价均严重偏离市场。虽然也曾采用一系列的调价系数,但单一的价格调整很难综合反映动态市场,最终导致市场竞争并非绝对的企业实力竞争,中标的企业不是最优秀的企业,中标价也不一定是合理价,市场竞争体现了很大程度的模糊和混沌。

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明确提出“无标底招标、清单计量、市场定价、企业竞耗”的市场模式,企业竞争的焦点集中在消耗降低、效率提高上。重点抓现场管理,以原材料、劳动力投入和机械台班节约为管理主线。而在措施费用等方面,由于按费率以项为单位计取,所以不能真正体现企业竞争。2008年12月1日,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以后,极大地鼓励措施项目费用的竞争,企业把竞争优势突出体现在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改进上。通过改造工艺,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管理方法,全面降低各项措施费用,以展示自身竞争实力。于是市场竞争由消耗竞争转向费用竞争,很大程度地刺激了生产方式改进和技术进步,使得企业竞争更具活力。

2. 由管理竞争转变为技术竞争

建筑业企业在招投标竞争中,由于价格竞争空间相对狭小,所以把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向低消耗、高管理。强化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着力在资源消耗和管理费用降低上体现优势,尤其在以综合单价为计价模式的费用构成中,管理费用成了企业报价的弹性基础。项目中标之后,通常单纯地通过加强管理而确保其经营目标的实现。

随着建筑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提高,尤其是推行总承包和代建制市场运作模式以后,逐渐引导企业技术竞争延伸。施工承包模式的突出矛盾在于招标投标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进行。企业投标和项目实施必须严格符合既定的施工图设计,从而导致工艺、方法和技术竞争完全固化于施工图设计之中。企业真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专利和优势知识产权无法体现在投标竞争和项目实施工作中。然而目前市场的格局已很明显,一流的技术和理念往往掌握在具体的实施主体,因此把施工图设计等核心技术环节纳入到企业竞争之中,以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招标的总承包运作模式是建筑业项目管理新阶段的典型体现。

3. 由单一的市场竞争转化为综合的经营竞争

近几年的市场趋势已日渐明确,尤其是奥运工程的实施翻开了建筑业企业竞争崭新的一页。过去单一的市场竞争逐步向综合的经营竞争转化。企业不仅重视自身的消耗和现场管理,而且越来越多地加强品牌、文化等建设工作。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储备,重视企业的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重视社会责任的体现,尤其重视双赢互惠的竞争理念。社会诚信意识日渐加强,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推动了建筑业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三个体现

1. 节约是项目目标保障的体现

节约型社会建设理念的提出使得建筑业企业在传统竞争节约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资源节约的重要性。无论是投标还是技术管理实施方案均应体现节水、节地、节材、节能和环境保护,广泛采取措施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一方面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目标,另一方面确保社会效益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与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高度一致,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高效是企业运营层次的体现

高效既包括效率,同时也包括效益。现代建筑企业一方面通过人才教育、制度建设、管理提升来提高个体、团体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有效沟通,信息手段和考核评价来提升运营、实施效率。高效率是低成本、高品质的基础,高效益是企业抵御风险、增强竞争实力和内涵拓展的基础,同时又是生产进步、管理提升的表现。高效率和高效益是企业运营层次最为直观的反映,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

3.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体现

创新是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的直接生产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体现。我们既要重视科技创新,也要重视人文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企业健康运行的动力所在。建筑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应当加强创新教育和创新激励,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培育创新成果,展示创新实力。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科学开发,合理运用,促进企业潜在模式的深层次变革,极大地提升企业发展的动力,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三个建设

1. 内涵建设成为必然

现代建筑业企业应当着重强化企业内涵建设。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可以转换工作重心,借助市场低迷的空闲,抓好企业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企业层次,为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内涵建设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理顺机制、健全制度、固化模式、塑造文化、彰显特色,逐步加强企业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

2. 团队建设成为支撑

新的历史时期,建筑业企业不仅要加强内部团队建设,而且要重视外围团队建设。内部团队建设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心齐劲足、令行禁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合作的有机整体。高效地完成任务,成功地实现目标。此外,外围团队建设在企业的市场运行中也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强与相关合作单位、竞争对手、行政部门、社会监督以及普通大众建立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以诚实信用原则相互理解,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矛盾,充分实现以项目顺利开展为中心的外围团队和谐,规避项目风险,确保项目目标,将团队建设工作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组织支撑。

3. 文化建设成为主流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总体进步,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强化内涵的主流。未来企业的竞争关键之一可以说是文化竞争。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宗旨,着力形成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文化体系。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积极引导,逐步推进。企业应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内涵建设,重视项目文化,展现积极、奋进、和谐、创新的文化形象,加强文明、安全、职业健康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既是企业自我形象的美好展示,又是内部管理有序的基础,同时也能促进质量、安全等工作的进步和完善。建设部把企业文化和项目文化建设作为建筑业当前重点强化的几项工作之一。

 

四、三个提升

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升层次

以人为本是社会风尚的主流。建筑行业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和经营理念,充分体现了关怀人、重视人、保护人,一切以人的利益为重,保障人身安全,保证人民利益,改善工作条件,治理工作环境。尊重人才能调动人,理解人才能利用人,关心人才能满足人。以人为本既是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又是和谐环境的营造,同时还可以******限度地实现管理工作的顺畅,全面提升企业层次。

2. 和谐融洽的合作运营提升效率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其基本核心在于和谐。和谐社会的主要成分是和谐企业。和谐融洽的合作运营,其重点是现场和谐。管理层与劳务层之间的和谐,劳务层与劳务层之间的和谐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建筑业实行项目管理已经二十多年,可以说各方面、各层次管理已日渐成熟,管理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已基本到位。其关键一点在于管理层与劳务层之间的配合机制以及劳务层的教育机制,这是项目管理的难点,也是未来强化管理的重点之一。我们不能回避劳务层的素质问题,在某种层面上,安全事故、质量事故、聚众闹事等,不完全是由于管理的不到位,其实质在于现场教育跟不上,管理氛围不和谐和人员素质低下。因此,现场和谐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以及群众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文体、卫生、教育等民间活动阵地。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加强管理、增进沟通,营造一种和谐的企业和项目氛围,提升运营效率。

3. 诚信共赢的经营模式提升素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历来诚信传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社会风气出现了不尽人意之处。作为建筑业我们应当加强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分为诚和信两个方面:诚,是诚恳、诚挚、诚实;信,是信用、信誉、信心。无论是企业还是项目,无论是经营管理人员还是劳务作业人员,我们都应当秉承诚信经营,以义制利,注重信用,言必行、行必果,******限度地满足合作方的需求,共同营造和谐共赢、互惠互利的文化环境,着实提升企业素质和人员素质。

总之,“三个竞争、三个体现、三个建设和三个提升” 既是新时期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特点和理念,又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同时也是中国建筑业跨入国际先列、走向辉煌的优势所在。